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

太極拳的著熟

王宗岳太極拳拳論將修煉太極拳分為三個階段:著熟、懂勁、神明。

太極拳的著熟階段,並不單表示拳架線路的熟習。學習拳架線路的初期,主要集中在手足移動的訓練,當招式上的運行到相當純熟,便要將身法上的要求一點點的加上去,令身體漸漸地形成一個立體圓球。先由虛靈頂勁、氣沉丹田、含胸拔背、鬆胯擴膝的一點點練,要達到身體四面混圓。要做到混圓身體每部份都要鬆開,能夠鬆開重量才能放到腳底產生反彈力,掤勁才會產生,繼而慢慢的流遍全身,這階段是拳架加身法的訓練。再進一步就是守中。拳譜云:「中正安舒,方能支撐八面」。其實四方八面與中是不能分割的,四方能定位,中正便自然而生。反之四方不整,中亦難定。能找到中,意念便應以中為主,每一動都要以中軸為動源,以它為圓心,而手足則成為圓體的圓周。按此方向練習,手上的力漸漸由中軸的轉動能量所代替,會慢慢感受到離心力的能量,每一個動作,身體開始由局部的動變成由中至外的一動無有不動。身體內動的感覺亦會愈來愈明顯。

現今學拳不少人以為學會了一套拳架便畢業了,其實這是剛開始,遠遠還未到著熟境界。太極拳的拳架只是一種工具給我們練習內在能量。我們要懂得駕馭這工具方能由外至內,培養太極拳的內功。也有人覺得懂得幾家太極拳是好事,要知各家太極拳追求目標雖然是相同,但每家都有自己獨特練習方法,有些方法是不能共用的。要精熟一家憑一生精力也難做到,不宜將精力放於其他拳種方面。


不要錯誤認為著熟是很容易,日日勤練快者兩年,悟性差又不夠努力的5-7年也未必掌握到應該的技巧。真的能夠著熟便開始進入太極拳的「換勁」階段,方可慢慢進升至懂勁。

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

脊椎與能量的關系



我們的脊椎結構不是一條直線的往下垂,在正常狀態下它是呈波浪形的。與兩肩平衡的椎骨是「大椎」,這是胸椎的第一節。大椎以上是頸椎、往下十二節是胸椎、往腹內彎進的五節是腰椎,以下便是尾椎。腰椎往內彎是生理上的設計,其效用有如汽車
的避震器以保護整條脊椎以免在日常活動中受傷。這五節椎骨受的壓力最大,這也是我們最常發生腰痛的位置。

腰椎的第三節是「命門」,是身體上下的中心點。練太極拳含胸拔背、裹襠時是會將腰椎往外張開,與胸椎連成一條直線,這是開勢,即放大之勢。開(鬆)胸、兩肋放鬆下降、腹股溝鬆開是合勢,命門便往內彎進去。我們練拳不停的放大縮小,命門則一開一合,在太極拳內行稱之為命門呼吸。很多時在拳譜所提及的呼吸並不代表肺的呼吸而是指命門呼吸。練外家拳要腰板硬直及挺胸,命門自然內收,但練太極的卻要腰圓背厚,要求命門外張,有明顯的分別。命門內收會將關上內氣上下運行的通道,上半身的氣不能貫通下半身,正如俗語說的「上氣不接下氣」。為了能打開一條通道,讓意氣貫通,所有練氣功或內家拳的都要著意命門張開的要訣。

練太極拳在絕大部份的站立姿勢都要保持命門往外擴張,保持脊椎的垂直。但這樣還不夠,因為上身的重量還未能放至尾椎的底部,人的重心還留在命門或以上。在此情況下,人受外力所推,命門易發僵與外力相抗,很難將對方的力引到地上,人亦易失平衡。要改善便須將兩胯鬆開,用意將上身的重量由兩肩往脊椎流、往下行、直至尾椎的底部。尾椎的底部是向小腹前彎的,當重量流到這區域會將尾椎進一步往前往上送,恰好將丹田托起。

丹田中的能量往上升,含胸、拔背是收,亦是蓄勁,能量蓄在大椎與背部。能量由大椎往下放,沉於丹田,下沉時將大椎中所蓄的勁經雙臂的肩、肘、腕、手掌、手指放出。這是放勁。蓄、放的過程中,要確保命門呼吸做得正確。勁收得緊便可以拔對方的根,勁發得脆便能放得人出,這便是「運勁如挽弓,發勁如放箭」。

太極拳所有動作均要保持中正方可以建立一個立體圓球,這樣才可支撐八面,尾椎不能亂搖擺,前進後退要由尾椎旋轉起動而帶同身、步相隨。尾椎只能轉,螺旋的轉,有如圓規的中心之轉動,否則圓圈便畫得不完整,弧線所引發的離心力亦不能有效地產生了。

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

李雅軒練拳體悟筆記 # 3

(二十一)練柔是初步的功夫,然這種初步的功夫的練法很要緊,因為柔是練筋骨上的力量的,這是根本上的東西,有了這種東西,然後才能練大松大軟,以達到輕靈虛無等上層的功夫。
(二十二)如是再深進一步的練法,是找緊要,不宜在大伸大展找了,因為緊湊才能含蓄,才有收藏,才長內勁。松是緊湊的松,不是以放大、放長、放伸、放遠叫松,切記。
(二十三)每練功一定要把勁沉在丹田,如能丹田沉下勁去,人的氣度一切就要改變,如沉不下去,那一切的神態氣度都是浮的,所以練功須練到氣沉丹田這一步。
(二十四)無論如何說,練拳的功夫是在鬆軟沉重,舒適大方上以心行氣,以氣運身,勢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的練法上下功夫才行。
(二十五) 練功夫必須刻刻留意在腰隙,也要刻刻留心是在用意不用力,如到了最上乘的功夫,是要純以神行。
(二十六) 練功以松沉軟彈為對,每練時要細細的思悟這個味道。
李某某的練法,我認為沉著有餘而軟彈不夠 ,他是柔而不靈的功夫。以這種功夫練出來的手,只可對付初步或中乘的功夫人,而不是以對付高手上乘功夫的人,因為上乘功夫的人,其動作是用神,用神的動作才來的快,才能打人於不知不覺之中,靈機的動作,是用神意修練出來的,如只是用氣用柔,就練不出輕快靈機的功夫來。
(二十七)在練功時,全身各部如松的均勻舒適了,便會感到掌心指肚之間發泡發脹,泡松松、脹鼓鼓的感覺,靈覺無比,清醒無比。如此天天用功 ,把這種靈感清醒充實起來,以後在推手打手之中,它這種靈感就會發揮極好極妙的作用。
(二十八)當然老論上所說的主宰於腰,形於手指,這是練太極拳功夫的至理名言,不過要參加上每練功細細的體會掌心指肚之間的這種松泡泡、脹鼓鼓的靈感味道,其功夫的進步當更迅速些。
以上這些道理,是要靜下心來練功,才體會得到,如粗心浮氣的著手是體會不到的。
(二十九)練太極拳其最重要的,是要穩靜在靜極默篤之後,才能體會到很多的道理,如粗心浮氣,多動妄動,那就錯了,怎樣才能作到靜?一要身樁中正,二要呼吸舒適,三要心性放穩,四要一身松淨、松勻。如能長久持此思想,就能一點一點的作到真的穩靜了。
太極拳是內功,什麼是內?筋骨肌肉統統是外,人的性靈才是內,人穩靜著練拳,就是為了培養這個性能,如忙練、快練、多動妄動是不能培養人的性靈的。人的性靈培養好了,就一切修身致用皆有之。
 (三十) 練拳要空空的摸。空空的摸,才容易捉著拳意,萬不可在手法上去找,蓋太極拳是虛無的,是靈通的,是個玄妙的,須空空的去找,不可以手法去找也。

其妙處全在虛無,如用實質手法去找,必致愈找離太極拳愈遠也。有形的功夫不是高手,無形無蹤的功夫才是上乘。 (六四年六月四日星期四悟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