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

脊椎與能量的關系



我們的脊椎結構不是一條直線的往下垂,在正常狀態下它是呈波浪形的。與兩肩平衡的椎骨是「大椎」,這是胸椎的第一節。大椎以上是頸椎、往下十二節是胸椎、往腹內彎進的五節是腰椎,以下便是尾椎。腰椎往內彎是生理上的設計,其效用有如汽車
的避震器以保護整條脊椎以免在日常活動中受傷。這五節椎骨受的壓力最大,這也是我們最常發生腰痛的位置。

腰椎的第三節是「命門」,是身體上下的中心點。練太極拳含胸拔背、裹襠時是會將腰椎往外張開,與胸椎連成一條直線,這是開勢,即放大之勢。開(鬆)胸、兩肋放鬆下降、腹股溝鬆開是合勢,命門便往內彎進去。我們練拳不停的放大縮小,命門則一開一合,在太極拳內行稱之為命門呼吸。很多時在拳譜所提及的呼吸並不代表肺的呼吸而是指命門呼吸。練外家拳要腰板硬直及挺胸,命門自然內收,但練太極的卻要腰圓背厚,要求命門外張,有明顯的分別。命門內收會將關上內氣上下運行的通道,上半身的氣不能貫通下半身,正如俗語說的「上氣不接下氣」。為了能打開一條通道,讓意氣貫通,所有練氣功或內家拳的都要著意命門張開的要訣。

練太極拳在絕大部份的站立姿勢都要保持命門往外擴張,保持脊椎的垂直。但這樣還不夠,因為上身的重量還未能放至尾椎的底部,人的重心還留在命門或以上。在此情況下,人受外力所推,命門易發僵與外力相抗,很難將對方的力引到地上,人亦易失平衡。要改善便須將兩胯鬆開,用意將上身的重量由兩肩往脊椎流、往下行、直至尾椎的底部。尾椎的底部是向小腹前彎的,當重量流到這區域會將尾椎進一步往前往上送,恰好將丹田托起。

丹田中的能量往上升,含胸、拔背是收,亦是蓄勁,能量蓄在大椎與背部。能量由大椎往下放,沉於丹田,下沉時將大椎中所蓄的勁經雙臂的肩、肘、腕、手掌、手指放出。這是放勁。蓄、放的過程中,要確保命門呼吸做得正確。勁收得緊便可以拔對方的根,勁發得脆便能放得人出,這便是「運勁如挽弓,發勁如放箭」。

太極拳所有動作均要保持中正方可以建立一個立體圓球,這樣才可支撐八面,尾椎不能亂搖擺,前進後退要由尾椎旋轉起動而帶同身、步相隨。尾椎只能轉,螺旋的轉,有如圓規的中心之轉動,否則圓圈便畫得不完整,弧線所引發的離心力亦不能有效地產生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