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

節節貫串


 在不同的拳論中常常都看見「節節貫串」這個練拳的要求。但是,為甚麼太極拳需要做到「節節貫串」呢?怎樣做呢?它可以產生甚麼效能呢?這都是我們應該探討的問題。否則在糊塗中練拳,只會做個糊塗蛋,不會長功夫。

太極拳其中一個主要目標是「用意不用力」,這不用力的功夫,是要在拳架上練出來的。我們初學拳架,老師會教我們每式拳架所行走的線路,我們依樣比畫,做出所要求的拳式,這時的動,與我們平日活動用力模式沒有兩樣。在這階段,要求的是練熟拳架路線,不能苛求,待拳架線路比較純熟,才可加一點內練的心法,否則,一心兼數用,學與教雙方都很困難。

要不用力打拳,先要了解槓桿的原理。試想,挖路的油壓鑽,起重的吊臂,它們都是由兩截的鋼桿,用三個連接點,像人臂一樣,連接鑽頭或起重的鋼爪。每一動,都是由第一連接點先動(看上去是第一截鋼桿先動),再傳到第二接點,最後才推動最前端的工作器具。這是一節節有次序的動,這是跟隨物理原理的最省力的運作,以每一截的升、沉、開、合產生的反作用力推動下一截而產生槓桿效應,使最前端的工作器產生最大的力量。這些設計,是模仿人類的手臂。大自然早已給了人最佳的設計,可是,經多年的進化,科技進步,製成各種幫忙人類提升工作效能的器具,人類已經漸漸忘記怎樣利用這天賦去工作了。

練太極拳是一種手段找回我們的天賦本能,使我們在沒有器械的幫助下,不但既省力又能產生最大的能量。每一組槓桿,必需包含施力點、支點及抗力點。人手的肩、肘、腕就是前肢的槓桿組合,身軀的大椎、命門及尾閭是中肢槓桿組合,腿的胯、膝及踝關節是下肢的槓桿組合。每組槓桿可獨立運動,但其產生的能量卻可以傳到另外一肢組合。這樣的複合能量傳遞,便可令能量倍數的增加。這便是要做到「節節貫串」原因之一。再假設上述九大關節是一條內燃機的曲軸,最中一節是第五節「命門」。如意念將九大關節連起,命門一鬆,所有其他的關節便會輾轉的轉動。所以拳譜上有云:「主宰於腰」,「命意源頭在腰隙」之說。能量生產於腰,這便合乎拳理的意義。我們走架時,是不停的開與合。開是放大,命門會向後張,合是收縮,命門會向內縮。武式太極拳稱此動作為「命門呼吸」,這是太極拳的動能之源。不用力打拳便是要跟從這能量傳遞的次序,所以先是命門動,其次是大椎,再分次序經肩、肘、腕最後到手指。往下走亦是如是,由命門經尾閭、胯、膝、踝關節最後到腳掌。重量壓到地上,反彈,再經踝、膝、胯向上回傳此能量。這便是:「勁起腳跟,發自於腿,主宰於腰,形於手指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